1Z204022 项目水平控制体系的打造和运行
1、项目水平控制体系的特征和构成
1.项目水平控制体系的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水平控制体系与水平管理体系相比,有如下不同:
2)多单元结构
多单元结构是指在项目水平控制总体系下,第二层次的水平控制体系及其以下的水平自控或保证体系可能有多个。
2、项目水平控制体系的打造
1)分层次规划原则
总组织者和承担项目推行任务的各参与单位,分别进行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建设工程项目水平控制体系规划。
2)目的分解原则
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和水平总体目的分解到每个责任主体,明示于合同条件。
3)水平责任制原则
应根据《中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水平管理条例》,界定各方的水平责任范围和控制需要。
2.打造的程序
1)确立系统水平控制互联网
第一明确系统各层面的工程水平控制负责人。包含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监理机构的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2)拟定水平控制规范
包含水平控制例会规范、协调规范、报告审批规范、水平验收规范和水平信息管理规范等。形成建设工程项目水平控制体系的管理文件或手册,作为各方主体一同遵循的管理依据。
3)剖析水平控制界面
一般说静态界面依据法律法规、合同条件、组织内部职能分工来确定。
动态界面主如果指项目推行过程中设计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之间、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衔接配合关系及其责任划分,需要通过剖析研究,确定管理原则与协调方法。
4)编制水平控制计划
项目管理总组织者,负责主持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总水平计划。
3、项目水平控制体系的运行
1.运行环境
项目的合同结构
建设工程合同是联系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纽带。
水平管理的资源配置
职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水平控制体系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
水平管理的组织规范
项目水平控制体系内部的各项管理规范和程序性文件的打造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2.运行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项目水平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计制。
2)约束机制
约東机制取决于各水平责任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
3)反馈机制
运行状况和结果的信息反馈,是对水平控制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成效进行评价,并为准时作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4)持续改进机制
应用PDCA循环原理,不断健全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水平控制能力和控制水平。